Dealogic的數據顯示,今年以來,中國內地金融機構在境外信貸市場借款已逾140億美元,遠超之前的全年紀錄——2013年的90億美元。
利用全球債券投資者的資金,是中國銀行業(yè)提高資本充足率、推動投資者群體多樣化、改善境外業(yè)務資產負債表狀況的一部分舉措。
近期許多債券交易由境外分支機構完成,例如中國工商銀行(3.41, -0.04, -1.16%)(ICBC)在香港的子公司發(fā)行了亞洲首只符合《巴塞爾協議III》(Basel III)規(guī)則的債券。
“《巴塞爾協議III》正促使銀行提高資本金水平,評估資本構成的最優(yōu)方案,這有望成為離岸發(fā)債增加的催化劑,”匯豐銀行(HSBC)資本解決方案全球主管尼克?達納尼(Nik Dhanani)表示。
中國銀行業(yè)監(jiān)管機構為國內銀行設置了緊湊的時間表,它們需滿足《巴塞爾協議III》關于資本金的新要求。到2018年,大型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必須不低于9.5%,而較小的銀行要求略低。
巴克萊(Barclays)估計,為了達標,內地銀行必須在未來幾年募資1萬億元人民幣(約合1600億美元)。
安石投資管理公司(Ashmore Investment Management)研究主管簡?德恩(Jan Dehn)表示,債務發(fā)售趨勢反映出中國對其銀行體系的“謹慎”策略。
“中國不希望它的銀行體系陷入西方銀行體系那樣的處境,”他表示,“未來幾年,中國銀行業(yè)有可能發(fā)行更多資本,積累準備金。”
隨著金融危機后更嚴格的監(jiān)管法規(guī)實施,全球各地的銀行采取行動,鞏固它們的資產負債表。
比起西方銀行,中資銀行募集新資金的途徑更有限,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國內對配股發(fā)行的規(guī)定。這些規(guī)定禁止銀行以低于賬面價值的價格發(fā)售新股。
由于中國幾乎所有銀行的股價均低于賬面價值,股市融資的大門實際上已經對它們關閉。
今年,銀行還被允許發(fā)行優(yōu)先股(初期僅面向國內股東),以增加融資。中國農業(yè)銀行(2.50, -0.01, -0.40%)(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)和中國銀行(2.73, -0.02, -0.73%)(Bank of China)已經宣布計劃發(fā)行優(yōu)先股,募集最高達到290億美元的資金,而其他大銀行預計將緊隨二者的腳步。
里昂證券(CLSA)的數據顯示,以全球標準衡量,中國大部分銀行似乎擁有健康的資產負債表,“四大行”的一級資本充足率均在9.5%以上。